中国足球从来不“冷”,但如何让群众的“热”持续下去? 11月22日,2025赛季中超联赛落下帷幕。上海黑格队客场击败大连英博队,成功夺冠,实现“三连冠”。然而,中超联赛结束,港湾取得“三连冠”,这日子可不是什么热闹的日子。这也许反映了目前中超联赛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,尤其是与今年不同地区推出的各种“超级联赛”相比。失败的是地方比赛比顶级职业联赛更受关注。中国足球受到冷遇,这几年并没有真正改变。这里的“冷”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喜欢足球或者不关心足球。主要原因是中国竞技足球成绩始终没有产生突破。缺乏结果是ce仍然不受欢迎,今年更是如此。由于2026年世界杯扩军至48支球队,亚洲席位从4.5个席位变为8.5个席位。本以为国足这次会有机会,但今年6月18强赛后,国足最终排名小组第五,未能获得附加赛资格。各种不悦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沸点。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现象是,“苏超”在起步阶段并未受到太多关注。但以18强赛结束为转折点,人气大不如前,国足成了“背景板”。不少职业俱乐部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,中超联赛整体竞技水平有所下滑。新赛季亚冠联赛精英联赛和亚冠第二联赛开赛后,参赛的四强中超联赛再次上演,让球迷大失所望。不难想象足球有多么“冷”。事实上,中国人对足球并非没有热情。以刚刚结束的2025赛季中超联赛为例,上座人数创历史新高。上轮大连英博对阵上海海格,上座人数62330人,打破了本赛季中超上座人数纪录。据央视10月14日报道,2025赛季期间,成都主场观众人数将突破65.5万人次,场均观众人数将突破4万人次,其中外省球迷占比14.71%。与竞技足球不同,地方政府举办的各种“超级体育”被称为“文化旅游项目”,极大地满足了球迷和普通民众的“情感价值”。这实际上是公众心态对中国足球“愤慨”的反应。下一个普拉这个“超级”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:这种名气能持续多久?与2001年中国足球队获得十强赛参赛权的历史类似,但晋级之后呢?如何有效连接业余赛事和专业赛事并打通两者之间的壁垒和通道?对此还有很多事情要做,因为两者从来没有对立过。其实,中国足球从来就不“冷”,但如何让群众“热”起来呢?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大话题。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马德兴编辑尹曙光评论关莉红星评论提交邮箱:hxpl2020@q.com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)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、视频)均已上传由网易HAO的用户发布并发布,网易HAO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校园风采
>校区风采 点评丨2025中超联赛落幕:足球的“冷”与大众的“热”
2025-11-24
